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701 学科门类:理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海洋调查、海洋观测和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涉海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价值观、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独立的自我人格;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海洋事业和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专门化系统知识。
3.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受到较好的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训练与实践,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了解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前言学术成果和国家学术研究动向。
4. 系统的受到海洋科学专业的训练与实践,能熟练的撰写科学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好的业务水平。
5.具有从事海洋常规调查研究和从事海洋特点领域专门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海洋动力、环境等调查作业专业技能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6.具备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为理想和信念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路,具备正常人际交往素质,能正确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
7.熟悉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及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熟悉海洋专业服务的主要领域,了解海洋相关专业的就业和创业等基本知识。
8.具有一定的人类学、社会学等知识,具备全球环境变化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历史与文化,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9.具备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0. 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熟悉科研创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
三、培养目标(标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系表
毕业要求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成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毕业要求的逐级分解,将相关要求落实于每一课程(模块、环节等)。海洋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标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系如下表:
培养目标(标准)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 |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海洋调查、海洋观测和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涉海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业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
毕业要求1: 基本素质要求 |
1-1 品德与综合素质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 |
1-2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
青年学生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 |
1-3 通识素质与创新能量 |
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科技文明与海洋科学发展、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等通识教育 |
1-4 国际视野与英语要求 |
大学外语读写、大学外语听说、专业英语、跨文化交际或应用技能类外语拓展课程 |
1-5 电子与信息技术 |
Matlab程序设计、海洋Fortran程序设计、C语言和信息技术及应用类课程 |
毕业要求2: 专业学习要求 |
2-1 基础类课程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2-2 物理海洋学 |
物理海洋学、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海洋要素计算、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海洋环流、海洋内波与混合、海洋数值模式及应用 |
2-3 海洋化学 |
海水分析化学、海洋气象学、海洋无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海洋物理化学、同位素海洋学、仪器分析(海化)、海洋微生物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化学调查方法。 |
2-4 海洋地质 |
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概论、海洋地质学、海洋测量学、海洋沉积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5 拓展类课程 |
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生态学、卫星海洋学、海洋测绘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军事海洋学 |
四、主干学科::海洋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物理海洋方向: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学、物理海洋学、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海洋要素计算、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海洋环流、海洋内波与混合、卫星海洋学、海洋数值模式及应用。
海洋化学方向: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海洋气象学、海洋无机化学、海洋有机化学、海洋物理化学、同位素海洋学、仪器分析(海化)、海洋微生物学、化学海洋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化学调查方法。
海洋地质方向: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海洋学、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概论、海洋地质学、海洋测量学、海洋沉积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物理海洋方向:海洋科学类见习、海洋调查实习、海洋数据处理实习、物理海洋实习、海洋数值模式应用实习、海洋要素计算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流体力学实习。
海洋化学方向:海洋科学类见习、海洋水文基础实习、海洋生物基础实习、化学海洋学课程实习、仪器分析(海化)课程实习、海洋化学基础实习、海洋化学专业化实习、海洋化学数据处理实习等。
海洋地质方向:海洋科学类见习、普通地质实习、测量实习、海洋调查实习、地学综合实习、海洋地质数据处理实习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物理海洋方向:海洋调查实验、计算流体力学实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实验、海洋要素计算实验、海洋数值模式及应用实验等。
海洋化学方向:海水分析化学实验、海洋有机化学实验、海洋无机化学实验、海洋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海化)实验、海洋化学专业化实验等。
海洋地质方向: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矿物鉴定实验、岩石鉴定实验、古生物鉴定实验、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应用实验等。
八、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四) 4.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五)
九、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学习期限3-8年。
十、毕业及授予学士学位学分要求:
总学分:160。按规定修读完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专业拓展课需按专业的指定要求修读。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及以上。 学分与学时分配比例见下表:
类 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 |
学时数 |
实验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 |
理 论 教 学 |
通识教育核心课 |
必修 |
49 |
30.6 |
894 |
136 |
跨学科基础课(物理海洋) |
必修 |
16 |
10.0 |
280 |
48 |
跨学科基础课(海洋化学) |
必修 |
18 |
11.3 |
312 |
48 |
跨学科基础课(海洋地质) |
必修 |
20 |
12.5 |
360 |
80 |
专业教育核心课(物理海洋) |
必修 |
38.5 |
24.1 |
632 |
104 |
专业教育核心课(海洋化学) |
必修 |
42.5 |
26.6 |
744 |
96 |
专业教育核心课(海洋地质) |
必修 |
41 |
25.6 |
656 |
96 |
学科专业拓展课(物理海洋) |
选修 |
12.5 |
7.8 |
200 |
/ |
学科专业拓展课(海洋化学) |
选修 |
6.5 |
4.1 |
104 |
/ |
学科专业拓展课(海洋地质) |
选修 |
6 |
3.8 |
96 |
/ |
通识教育拓展课 |
选修 |
20 |
12.5 |
320 |
/ |
实 践 教 学 |
通识实践 |
必修 |
4 |
2.5 |
11周 |
220 |
专业综合实践 |
必修 |
20 |
12.5 |
30周 |
600 |
合 计 |
160 |
100 |
2946/ 3090/ 3050 |
1108(35.8%)/ 1100(35.6%)/ 1132(37.1) |
注:实践教学1周折算20学时。通识教育拓展课及学科专业拓展课因属选修课程模块,实验学时未统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