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1、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①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开展南海海气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其耦合机制研究,阐明跨陆架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机制,发展近海水交换过程和水质环境变化的数值预报模式,揭示近海动力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环境生态效应;
②海洋次中小尺度过程与混合
深入了解南海陆架海区次中小尺度过程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力学特征,揭示海洋次中小尺度过程与风场、中尺度涡、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混合机制,发展精细化的数值预报模式。
2、海洋化学(070702)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②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③近海海洋环境评价:开展广东沿海重化产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区、典型海湾、滨海湿地等重点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构建近海环境系统评价方法体系。
3、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以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重点,在海洋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去栖息环境关系,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和评价,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调查与环境安全评价、近海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②海洋生物繁育与资源保护:主要开展南海濒危与珍稀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及幼体发育、环境变化与生物遗传变异、生物资源保护与增殖方面的基础研究,并开展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育种共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③分子生物学及应用技术:开展海洋生物分子与生物分类技术、环境变异的分子检测技术、基因组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一)物理海洋学(070701)
1、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①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开展南海海气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其耦合机制研究,阐明跨陆架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机制,发展近海水交换过程和水质环境变化的数值预报模式,揭示近海动力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环境生态效应;
②海洋次中小尺度过程与混合
深入了解南海陆架海区次中小尺度过程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力学特征,揭示海洋次中小尺度过程与风场、中尺度涡、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混合机制,发展精细化的数值预报模式。
2、海洋化学(070702)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②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③近海海洋环境评价:开展广东沿海重化产业园区、规模化养殖区、典型海湾、滨海湿地等重点海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构建近海环境系统评价方法体系。
3、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博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博士学位。设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以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重点,在海洋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去栖息环境关系,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和评价,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调查与环境安全评价、近海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②海洋生物繁育与资源保护:主要开展南海濒危与珍稀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及幼体发育、环境变化与生物遗传变异、生物资源保护与增殖方面的基础研究,并开展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育种共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③分子生物学及应用技术:开展海洋生物分子与生物分类技术、环境变异的分子检测技术、基因组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一)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硕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海洋与气候变化:采用物理海洋为主的多学科交叉手段,开
展南海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立体观测技术、南海与周边大洋相互作用
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等研究,探究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海
气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2、海洋波动与混合:运用海上调查、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开展南海海洋波动与混合的时空特征、动力过程、能量传
播及生成机制等研究,探究海洋波动混合对海洋大中尺度动力过程及
物质输送的作用规律。
3、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运用遥感观测手段结合
现场水文生化调查,借助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开展南海环境变化对
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探究南海海洋物理过程及气候变化对生物
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机理。
4、河口、海岸动力学:借助现场调查和数值模式,研究南海北
部海岸带波浪、潮汐、海流、河流等海岸动力因素的变动规律及其与
岸滩植被、海岸建筑等的相互作用,为岸滩的环境评价以及海岸带工
程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海洋化学(070702),
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
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
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
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2、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
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
功能化研究,改进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绿色化生产技术,开发
利用南海主要经济品种和稀有资源。
1、海洋与气候变化:采用物理海洋为主的多学科交叉手段,开
展南海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立体观测技术、南海与周边大洋相互作用
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等研究,探究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海
气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2、海洋波动与混合:运用海上调查、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开展南海海洋波动与混合的时空特征、动力过程、能量传
播及生成机制等研究,探究海洋波动混合对海洋大中尺度动力过程及
物质输送的作用规律。
3、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运用遥感观测手段结合
现场水文生化调查,借助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开展南海环境变化对
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探究南海海洋物理过程及气候变化对生物
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机理。
4、河口、海岸动力学:借助现场调查和数值模式,研究南海北
部海岸带波浪、潮汐、海流、河流等海岸动力因素的变动规律及其与
岸滩植被、海岸建筑等的相互作用,为岸滩的环境评价以及海岸带工
程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海洋化学(070702),
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
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
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
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2、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
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
功能化研究,改进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绿色化生产技术,开发
利用南海主要经济品种和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