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海院科研进展】东南印度洋南赤道流的年际变化研究

作者:毛星鹏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阅读次数:日期:2025-01-02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在国际知名学术Top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题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Associated with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东南印度洋南赤道流(SEC)年际变化规律和影响机制。该成果由学院2024级硕士毕业生毛星鹏为第一作者、郑少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

该研究使用1993年至2022年AVISO和GLORYS数据,结合1.5层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SEC的年际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东南印度洋上层200米的SEC年际变化主要受ENSO影响,SEC滞后Niño-3.4指数12到15个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的消亡年,SEC显著减弱,而拉尼娜年相反。机制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发展年,苏门答腊-爪哇沿岸的负海表面高度异常(SLA)与SEC区域(90°–115°E, 9°–13°S)的正SLA之间的压力梯度增强,在地转平衡下导致SEC增强。在厄尔尼诺消亡年,热带西太平洋的负SLA通过海洋大陆传播到SEC区域(图1)。此时,苏门答腊-爪哇沿岸与SEC区域之间的SLA压力梯度转为南向,在地转平衡下诱发东向的地转流异常,从而显著削弱SEC,而拉尼娜年相反(图2)。东南印度洋的局地风场对SEC区域传播的SLA具有抑制作用。1.5层约化重力模式的结果验证了该结果,并证实太平洋风场引起的SLA经海洋大陆西传至SEC区域,并通过地转调整主导了SEC的年际变化。

该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东南印度洋SEC年际变化的认识,并对理解印度洋动力过程与大尺度海气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图1.东南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海表面高度异常(SLA)与Niño-3.4指数在ENSO峰值[Dec(0)]前9个月[Mar(0)]至后15个月[Mar(2)]期间的相关系数。白点表示通过95%蒙特卡洛置信度检验的值。

图2.东南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纬向流速异常(Ua)与Niño-3.4指数在ENSO峰值[Dec(0)]前9个月[Mar(0)]至后15个月[Mar(2)]期间的相关系数。白点表示通过95%蒙特卡洛置信度检验的值。

文章引用

Mao, X., S. Zheng*, M. Feng, P. Liang, L. Xie, L. Yang, and L. Yan, 2024: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Associated with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J. Climate, 38, 545–562, https://doi.org/10.1175/JCLI-D-23-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