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会议报道】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202507期)

作者:朱庆梅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阅读次数:日期:2025-05-12

2025年5月9日下午,海洋与气象学院在海科楼505会议室举行了2025年第7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董宏坡教授,董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他近期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成果《Deep origin of eukaryotes outside Heimdallarchaeia within Asgardarchaeota》。会议由海洋与气象学院陈法锦教授主持,海洋与气象学院的50余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报告中,董教授首先概述了前人多项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可能从阿斯加德古菌进化而来,但是定位真核生物祖先在阿斯加德古菌门内部的分化节点存在争议——这关乎真核生物细胞在地球上首次出现的时间,以及彼时古菌祖先的生活方式。之后介绍了研究团队的创新突破,团队通过整合新组装的223个高质量的阿斯加德古菌基因组和NCBI数据库现存的基因组,构建了一个包含411个阿斯加德古菌基因组的数据集。针对最新的数据集,研究团队重新选取多套标志蛋白,结合系统基因组学方法,以高置信度将真核生物定位到阿斯加德古菌海姆达尔纲之外,与海姆达尔纲互为姐妹。最后报告了该成果的重要意义,推断出阿斯加德古菌与真核生物的最后共同祖先(LAECA)约出现于27.2亿年前(早于大氧化事件),可能是一个使用氢气作为电子供体的厌氧产乙酸古菌。它们最初可能是在太古宙缺氧的深海环境中进行厌氧生长。该研究支持了真核生物的氢起源假说,即真核生物起源于一个依赖氢气的古菌宿主与一个产氢细菌的融合。

报告会结束后,董教授与在场师生围绕报告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学术研讨。本次学术活动不仅有效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更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方向凝练以及平台建设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