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学术会议报道】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第二十二期)

作者:陈媚霞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阅读次数:日期:2021-09-18

9月15日下午,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二十二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李平原工程师和集美大学祁第教授做报告。报告分别由我院的孔德明副教授主持,本次海学论坛以线上的形式展开,参会人数多达两百余人。

首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李平原工程师作了题为“广州古港口变迁与珠江三角洲演变”的报告。李老师先是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广州古港口从古至今的变迁,再讲述了珠江三角洲沉积演化对古港口的影响以及珠江河道地貌演化对古港口区位选择的影响。刘老师认为历史时期广州拥有很大的水域面积,淤积作用导致广州的港口不断向外迁徙。因此广州外港多选址于口门附近是因为此处附近淤积轻、地势高且基岩埋藏浅,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港口的运行。最后,由于影响港口的因素众多,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经济腹地范围变化和军事政治因素等等,李老师希望在未来能够在这些方面开展系统性的研究。

接着,集美大学祁第教授作了题为“北极楚科奇海碳汇与酸化年际变化和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十分丰富且精彩。祁教授认为我们目前主要面临两大碳问题,其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其二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引起海洋酸化。祁第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虽然全球变暖导致北冰洋的海冰快速消融,但无冰状态下北冰洋海盆的CO2吸收能力不升反降。进而祁教授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与北冰洋紧密联系的楚科奇海区域,对几十年来海冰快速融化这样物理条件变化是如何响应的,并且进一步联系碳吸收的变化是否会导致该区域的海洋酸化变化。

报告结束后,两位报告老师都详细地回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与会师生对两位老师的报告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报告内容积极地与两位报告老师进行了详细地交流。此次海学论坛使得与会师生都受益匪浅,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讲者简介:

李平原,博士,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程师,从事华南海岸带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古环境演变,海岸带沉积环境演变等。主持参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多项地质调查项目:“珠江口伶仃洋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北部湾广西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评价”等,在Holocene、地球科学、第四纪研究上发表多篇论文。

祁第,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海洋碳汇与酸化研究。2017年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1年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任职副研究员;2021年7月份以“杰出人才”的身份引进集美大学,任职教授。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重点基金(子课题负责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名,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封面文章)、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21篇(16篇SCI)。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和获得“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二完成人),并代表我国科技成就参展中国驻美大使馆开放日活动。两次获得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优秀队员称号(20%比例)和“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称号。